四川教育新闻网巴中12月6日讯(李斌 通讯员 苏雪梅)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都在外出打工,由于种种原因,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,成为“留守儿童”。为帮助“留守儿童”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,促进“留守儿童”健康成长,2016年12月6日,我校团总支组织教师队伍进行家访慰问活动。
我们在大鹿村委会的帮助下,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家访。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我校五年级一班周智诚同学的家中,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简陋的房屋,由于家庭经济原因,他的父亲远出广州打工,家中的奶奶78岁了,一听说我们是他孙儿的老师,老人家很热情地跟我们握手,坐下后,我们就交流来,老人家对我们说,他们做爷爷奶奶的最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健康成长,多学习知识,将来走出大山。
随后,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位留守学生周兴华的家里,一样的情况,父亲和母亲都在广州务工,爷爷奶奶在家里照看照顾他的生活和学习。
由于精准扶贫的美好政策,他们家虽盖起了砖房,可是父母的爱还是不能被代替,恰巧的奶奶没在家,爷爷在劈柴,爷爷耳朵听力不好,我们就没多交流,我们就问了他的一个邻居叔叔,这个叔叔告诉我们:奶奶在家是最幸苦的,爷爷也上年龄了,我们这些邻居都在随时照顾。我们了解了情况,也反映了周兴华的学习情况,向叔叔转告:希望老人家放心,注意身体。
在与这些孩子的监护人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父爱母爱的渴望,他们最常说的就是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身边。过多的忧虑使他们过早的缺去或失去了童真,他们自我觉得与其他孩子是不平等的,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是什么概念。在与他们现时监护人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些小孩平时贪玩,功课作业基本无人监督,他们作为现时监护人也没什么办法,自己有小孩,也需要干活,或者年事已高,有心无力。我觉得这不单单是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,是全社会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,需要我们高度重视,儿童是祖国的未来,他们的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,更体现在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