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昌县五木小学,座落在平昌县东北端,国家级4A级风景区“南天门森林运动公园山麓”之南。平得公路像一条黑彩带把学校分成中小学两部。学校创办于1946年2月,时属私塾小学,两名教师,60余名学生。1950年2月,中华人民共和国接收为公办学校,正式命名为“平昌县五木小学”,成为五木乡有史以来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。
近七十年的建校历史,积淀了五木小学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基础,他犹如南天门山上的不老松,历经风雨却苍劲挺立,无时不焕发出她勃勃的生机。50年代,初露教育质量优良的锋芒;60年代展示了全县教育质量“红旗单位”的风采;70年代附设初中,初中教育质量全区夺魁;80年代初中小学分校,至90年代的二十年中,都在各自的教育蓝天上勾勒最新最美的蓝图;小学摘取了教育质量全区“十一连冠”的桂冠,初中夺得了“校风建设先进单位”的金杯,教育质量家喻户晓,曾有过三县八乡的学生云集于此,班班学生爆满的惊喜历程。先后为北大、航空航天、电子、医科、国防、科研等人才及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奠定人生的基石。
迈进新世纪的门槛,中小学的步伐又走到了一起,2001年6月初中小学合并成今天的九年一贯制学校。学校现辖(千丘、雄峰一校、红山一校、红山二校、双河、石马、爱国)7所村级小学。现有在校适龄学生1252人;有幼儿学生387人。
教师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。2011年,被四川报业集团消费质量报社授予“优质教育教学示范学校”;获得2014年度工会工作“二等奖”2015年度巴中市“十佳”依法治校示范学校。
一、师生情况简介
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1人,中共党员教师23人。有“省级骨干教师”1人,“市级优秀教师”1人,县级骨干教师12人;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,中学一级教师12人,中学二级教师13人;小学高级教师28人,小学一级教师33人。专任教师98人。本学年度,全校普通教学班级22个,在校适龄学生1252人。其中:九年级174人,八年级162人,七年级165人,六年级140人,五年级102人,四年级117人,三年级151人,二年级136人,一年级105人。
二、学校教学理念
校长寄语:一切为了孩子,为了孩子的一切,是我们一成不变的追求;和衷共济、和风细雨、和谐发展,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探求;学生如意,家长达意,社会满意,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渴求。
办学宗旨:创名校,争一流,育英才
办学方向:按质按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,全面提高辖区内人口素质,服务社会。
办学特色:质量兴校,科技强校。
校 训:崇德、励志、感恩(大爱永恒)。
三、学校近几年工作亮点:
(一)校园建设标准化。
2014年学校完成了办公室、教学楼、男女生公寓楼、学生食堂、校门、塑胶操场的改建,所有改建工程均按程序标准化建设。昔日简陋的2层办公楼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气派漂亮的4层办公楼,旁边还有与之风格一致的4层图书室、档案室、接待室。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中分布着多媒体教室、会议室、理化生实验室、仪器室、少年宫的音体美功能室,400米环形塑胶跑道、标准的篮球场等一应俱全的体育设施,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,让这所农村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校园环境温馨优雅,文化氛围和谐浓厚。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、以和谐的人文环境感召人、以健康的文化氛围感染人、以积极向上的活动吸引人,已成为广大教师温馨的家园、学生成长的乐园。
经过标准化建设后,我校校园布局更为合理,校园环境更加美化;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,合乎标准;教育教学成绩显著,管理规范;队伍建设得到得到加强,教师资源进一步充实,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,缩小了城乡、区域和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,保障了全乡适龄儿童少年、特别是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,为最终实现教育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(二)“依法治校”特色化
近年来,始终坚持“修己任责,敏学笃行”办学理念,突出法治教育特色,注重“德”的浸润,着力念好法治养成教育“四字经”。
念好“说”字经。将中小学生及家长容易犯的错误、容易违的法规,结合真实案例,采取“以案说法”方式教育引导;,通过“小手拉大手带法回家”活动,让学生给家长讲法治故事,让家长签字“扯回销”,切实将“带法回家”落实处。
念好“唱”字经。将法律知识、日常行为规范、文明礼仪、安全知识等编成《未成年人保护法普法三字歌》、《小学生法制安全三字歌》、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》等歌谣,在分年级教唱歌谣中培养学生文明礼仪、遵章守纪规矩。
念好“诵”字经。将有关法治精神、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收集整理编印成册,常态性开展个人诵读、集体诵读比赛活动,在经典诵读中弘扬法治精神、培育法治素养。
念好“演”字经。将一些基本法律知识、基本法规编成快板等文艺节目宣法到社区;常态化开展“模拟法庭”等法制体验教育活动,让学生在找相关法律条款进行模拟答辩中增强学法、知法、懂法、守法、用法能力。
(三)档案管理正规化:
我校建校至今已50 年,2001年至2012 年我校处于筹建阶段,各项工作不规范,由于学校在档案管理上缺乏经验和标准要求,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,整理不规范。2013年4月,学校领导看到学校档案工作的现状,先后几次召开班子会议进行研究,并把档案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,安排以苟青山副校长为分管领导,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的收集、整理、立卷工作,对我校1972年以来40年间的档案资料进行重新整理,使我校现有档案更加规范化、标准化。
(四)学生营养餐工作扎实化。
学生营养餐工作方面,学校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严格执行平昌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,率先成为平昌县学校做到“四个一律”的试点学校。在2014年春五木中心校已建好规范化食堂,7个村校一律建好规范化的小伙房;所有学生一律吃上热饭、热菜,喝上热汤、开水;中心校寄宿生一律洗上热水澡;所有学生一律在学校食堂或小伙房就餐。
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,切实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,拉近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,减轻了家长负担,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。
(五)“三风建设、师德师风”实效化。
为了实现“树学校良好形象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”的总体目标,学校特开展“端正教风,培养学风,整顿校风”为主题的教育活动,最终实现“学风浓,教风正,校风好”的目标。抓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,以学风建设带动校风建设,展示学校的良好精神风貌,
首先以制度建设为把手,努力构建“三风”新机制 。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,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。在充分讨论大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,我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时刻做好表率,在学生面前树立“严师慈母”的形象,在家长面前树立“最可信赖的人”形象,在社会上树立“最文明群体形象”,展示坦诚向上、整洁的精神风貌。为加强师生思想教育,学校坚持政治学习制,学生专题报告制,始终使教师以“传道、授业、奉献”为己任,视“正己、爱生、敬业”为天职。我们还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。
其次以班子建设为核心,努力开创以德治校新路子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,坚持“领导就是榜样”、“领导就是旗帜”的这一观念。事事处处给教职工做榜样。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,发挥实干的工作作风,全体教师参与,以德治校。
改革的是课堂,成长的是教师,受益的是学生。近三年来,学校有教师27人次在市、县优质课、论文比赛中纷纷获奖;发展的是体育,提高的是素质,提升的是品位。学校坚持面向全体,开齐开足课程,开展阳光运动,增强师生体质。早操、课间操风雨无阻,大课间、体育课百花齐放,每天锻炼一小时,师生快乐满校园。初夏五月,五木小学将举办第八届艺术节,学校将以昂扬的斗志,卓越的风采,展示学校魅力,提升办学品位。
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在县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,全校教职员工心齐、气顺、干劲足,工作中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拼搏进取,努力把学校办成社会放心、家长满意、学生喜欢的农村一流学校。五木小学将乘上理想教育的巨轮,扬帆起航,开拓奋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