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,它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,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。巴中市巴师附小教育集团的精细化管理值得借鉴。
全国百强小学之一的巴师附小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,用“红”、“新”、“特”、“高”这四个字可以概括出这所学校历史悠久的名校取得的经验之谈。“红”——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。学校构建以红色文化陶冶人;以川陕苏区先烈模范事迹激励人;以少先队军训活动塑造人;以行为习惯铸造人;以特长培训发展人。“新”——科研教育锐意进取。学校形成以“研”带培,以“研”促教,以“研”优教的科研工作模式。人人有课题,个个出成果,彰显了科研育人特色。“特”——学校坚持“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,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”。实行“走班教学”,积极探索特长培养路径,班班有特色,个个有特长,诠释了艺术教育“特”的办学特色。“高”——教学质量高,学校坚持素质教育是育人的根本,把质量摆在第一发展位置,教学中创造了“十要”实施细则,“三清”、“四研”育人方法。
以素质教育为发展特色,抓住每个孩子的音、体、美特长爱好为培养目标,在全校开展艺体教育,每期进行一次个人特长大展示,并从中发现特长生。
教学中一是抓住每个学生的听力培训和学科爱好培训,为学生搭建自由成长的平台。无论是语、数、综学科一律进行整体备课,公开教材教法分析,重难点突破,教学反思,经验总结等。
学校坚持不教研不进课堂。个人教案写好以后必须由教研组或教导处审查才能进入课堂,作业批改必须做到精细批改,写出激励性评价,教导处、教研组对教师备课或作业批改每期都要做出量化考核,坚决杜绝马虎。
该校的红色教育别具一格,一至六年级都有各自的主题活动,每天第一节课前10分钟为各中队红色教育课时,课余时间学生自由观看红色教育影片,唱红色歌谣,编红色儿歌,激发儿童“三热爱”的思想感情。
由于学校工作踏实细致,该校先后荣获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学校”、“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”、“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”、“全国最佳小学500强”、“全国双合格家长示范学校”、“全国红花集体”、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、“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红旗大队”、“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”、“中国名校六百家”、“四川省文明单位”、“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”等殊荣,《人民日报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、《四川日报》、《教育导报》、《巴中日报》及省、市电视台曾多次报道该校品牌发展,跨越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。
面对接踵而来的殊荣,巴师附小教育人并不满足,他们还将朝着深化教育改革、开拓进取不停留的路径不断前行,勇往直前。(李岱霖 通讯员 夏峻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