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地宽广尚可估量,网贷风险却难预测。它如一张无形的巨网,充斥着社会每个角落,也正弥漫在校园上空,入侵孩子们的心灵。近年,校园网贷酿成无数悲剧,有的甚至因承受不了而轻生。四川省平昌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部分学生家庭无人引导、“留守孩子”缺乏亲情教育、特困家庭学生需经济帮助、个别学生有攀比心理的现状,通过全面排查、宣传教育、正确引导的方式,达到了旨在让学生自觉远离网络贷款、健康消费、建立正确“三观”,最终培养健全人格,让孩子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快乐学习、健康成长。
占领主阵地——加强网贷陷阱风险宣传教育
学校首先以“树立健康消费观念、拒绝不良网贷行为”为教育主题,以“日常管理为基础、诚信教育为抓手”的工作思路,让各处室、年级、班级明确开展专项教育的重点,思路清晰,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找准核心。
其次让学生正确认识网贷,了解网贷风险。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,使得初高中学生对衍生出来的网贷并不陌生,但认识不全面、具体。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、利益的高度追求,无形的让孩子有严重的攀比、从众心理;同时在社会生存压力的迫使下,许多家长无法兼顾孩子的情亲教育和巨大的家庭经济压力,造成子女的教育缺失:初高中学生因社会阅历、认知能力等因素,对网贷的认识存在偏差。综其种种原因,让网络不法分子利用学生心理状态,有机可乘。他们通过资费不明,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、逾期滞纳金、违约金;简化流程,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,只需通过远程视频确认信息,有的甚至只需提供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办理,最大限度的引诱学生涉足网贷。而学生一旦陷入网贷,因无经济能力偿还,“高利贷”如雪球越滚越大,且被迫暴力催款、关系催收、“裸条”借贷等不文明手段,让他们深陷其中,不仅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、生活,还对整个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困扰,甚至有的学生因无法承受心理压力,最终走向轻生的道路,以血为鉴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学校充分利用班会课、学校网站、微信宣传栏、QQ群、黑板报、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,大力度开展宣传活动。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为孩子们找到视频教育资源,并配以自制图文并茂的课件,用真诚教育孩子们远离网贷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消费观。老师们尤其结合“留守孩子”渴望亲情关怀的真实内心,利用课间、就餐、午休、就寝前的时间,不断变化方式与孩子们交心,让他们真正懂得网贷给自己、家庭带来的危害。
打好主战场——杜绝网贷,远离网贷陷阱
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,虽没有收入,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。学校大多数孩子在消费上,体现出积极健康的消费心态,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存在,亟待疏导。
学校成立以分管德育副校长为组长,各处室负责人、年级组组长、班主任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成员的学生网贷心理疏导小组,利用学生集会时校领导的网贷知识宣讲、每周一节“树立健康消费观念、拒绝不良网贷行为”专题教育课、每天一次10分钟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,开展以“拒绝网贷,合理消费”的师生主题演讲比赛、趣味性的网贷相关知识竞赛、班级组织观看《校园贷,校园害》观后感评比等形式,充分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,多渠道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消费心理。
全面排查,严禁参与网络贷款。一是通过班主任开展专题调查,多渠道对学生网贷情况摸底排查,并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工作,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网贷的危害性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个案情况及时进行风险判断,提出处置意见。二是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力量,做到及时发现,及时报告。
助危济困,让贫困家庭学生快乐学习。贫困家庭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,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和家庭教育缺失,普遍存在着心理和生理成长的障碍。在面对网络贷款诸多虚假信息的诱惑时,思想难免会出现偏差。针对这一特殊情况,学校成立领导机构,针对学校孤儿、困难“留守孩子”、单亲家庭孩子开展全校教职工“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生”活动。帮扶学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制定教育措施,经常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情况,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,做好学业辅导,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。同时,通过走访、慰问、帮助、指导等形式,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,经常沟通、积极疏导,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。
建好主战场——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
多方协作,长建有效舆情监督。学校与班主任、科任老师、家长沟通,长期建立“学校-家庭-社会”三位一体的校园网贷舆情监督防控体系,最大限度的在第一时间掌握动态。
建立长效机制,巩固教育成果。学校成立工作小组,强化日常管理工作,将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,建立校园网贷风险防范、处置的长效机制,巩固教育成果。
一分努力,换来孩子们一个良好习惯,孩子们养成一种习惯,便会收获一个品格,他们收获一个品格,便会成就一种人生。学校通过长期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教育活动,使孩子们进一步认清了不良网贷的危害,让他们在身心健康中愉快学习、幸福成长。美好的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,愿大家携手共进,用理性辨别是非,让网贷无处安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