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砖汉瓦的文明,唐宗宋祖的伟略,五千年的文明古国,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古韵,值得我们终其一生传承、发扬。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、培养诚信厚德青少年,并使其精髓内化于心、外化于形,四川省平昌中学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、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其中,并与学校德育开展、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,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。
一、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
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,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,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。学校始终要求教师把握学科性质,从教材实际出发,将传统文化教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之中,有机渗透,努力做到科学性、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。
在语文课堂中,学校教师结合课文内容,有针对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、拓展迁移等环节中,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在教学诗歌时,老师们将相同题材的诗词与文本进行链接、与相同意境的诗词链接、与相同风格的诗人链接。如在教学诗歌《大堰河—我的保姆》时,让学生通过自主诵读、师生交流,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,再现了中国传统劳动妇女勤劳、坚强和超越血缘的母子亲情。同时在拓展延伸环节,介绍了类似情节的蕴含传统文化的电视剧《搭错车》,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沉淀下来的超越血缘、超越世俗、超越生死的亲情产生心灵震撼,从生活与艺术形态的结合中,教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。在晨读课时,教师组织多种方式,让学生诵读《论语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孝经》等国学经典,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品质。
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课比赛,旨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,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。
在体育教学中,有计划的将象棋、围棋、拔河、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堂,让传统游戏走进操场,走进课堂,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、知识性。
二、丰富多彩的活动,让优秀传统文化开花结果。
在教育教学中,学校利用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传统节日,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品格体验活动,彰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,让学生认知传统、弘扬传统,增强其爱祖国、爱家乡、爱父母的情感。
学校广泛开展演讲、竞赛、展览、手抄报等活动,形式不拘一格、灵活多样,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。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的绘画、软硬笔书法、剪纸等优秀作品评展活动,凸显了学生的特长,彰显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,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努力让他们成为传承文化的接班人。
三、多种方式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
学校从实际出发,努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完善班级图书角,利用板报、橱窗宣传等途径宣传优秀传统文化,让它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,让文化育人。学生徜徉在校园里,耳濡目染,无形中受到文化的熏陶、感染到学生的心灵,从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。
加强师资培训,让教师培训与优秀传统文化链接。在教师培训中,将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诗经》等纳入学习课程中,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。同时,安排学校资历深的语文、历史教师举办传统文化讲座,进一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水平。
文化失去主体意识,就只能沦为别的文明的附庸。学校将继续在常态化的教育教学中,让学生加强文化认同、树立文化自信、提高文化素养,做到让祖国的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。让我们用点滴的积累,静待花香满园。(李岱霖 通讯员 陈纯学 吴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