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9月1日,平昌县青云镇通马村小校园里喜气洋洋,家长正带着孩子兴高采烈地来到焕然一新的新校园给孩子报名入学。看着崭新的校园,明亮的教室,宽敞的运动场,完善的教学设施,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,家长们心里喝了蜜,老师们嘴里笑不停。要知道,搬进新校园,住进安全教室,这可是通马村小家长和老师们长期的心愿。
青云镇通马村位于国家贫困县—平昌县境内的青云镇,该村属典型山区贫困村,经济欠发达,辖区内8个农业社,总人口2000多人,贫困人口达300多人,是2018年全面脱贫村。通马村小学始建于1950年,距青云场镇4公里,教育服务半径3公里。原校舍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,多为土坯房,部分墙体开裂,檩子陈旧变形,门窗脱落,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无法使用。再加之,原校址位于小山坡下,一侧紧临陡坡公路,一侧紧靠居民住房,存在着地质灾害、交通安全等隐患。为了维持开展正常的教育活动,学校只好租赁村委办公室当作教室。由于条件简陋,教师留不住,学生不愿来,教学质量直线下滑。选址新建学校成了老百姓和老师的最迫切愿望。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,幸福彩蛋降临到了通马村小。2017年12月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巴中市拨付润雨计划专项资金500万元人民币,专项用于支持巴中市青云镇通马村小学等7所农村部分小学(教学点)的建设维修。消息一传出,村民们奔走相告,村委会立即划拨土地,用于新校园建设。项目自2018年1月启动以来,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领导多次跋涉千山万水,亲临现场指导。经过200多天的辛勤奋战,通马村小迁址新建项目终于在今年8月全面竣工交付使用。新校区新建校舍353平方米,建运动场700平方米,围墙400米,建化粪池30立方米,修建校门1座,旗台1座,添置了体育设施设备等。项目的建成给在校教师、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,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,为实施美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的东风。
如今,学校有教师5人,除唐芬外,其余4位老师都是外村人,也是年轻人。其中村小主任李钟声主动放弃回中心校任教的机会,坚持留了下来。他说:“现在学校修得这么好,条件不比中心校差,我要留下来,把书教好,才对得起党的好政策,对得起关心支持老区人民教育的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。”今期开学,老师们都主动请缨到通马村小任教,这也成了学校韩志平校长幸福的烦恼。他给老师开玩笑说:“如今通马村小成了‘香饽饽’了。”9月1日,学校幼儿园入园学生24人,1年级至4年级接纳学生39人,比上期净增5人。支部书记王钧介绍说:“通马村属于2000多人的大村,适龄儿童人数较多。随着旅游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,回引创业人员正在逐年增加以及二孩政策的实施,适龄儿童人数成倍增长已成现实。再加之新校址位于通马村旅游新村聚居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处,S303规划线路旁,教育辐射功能更强,能够有效服务临近的斗阵村、罐寨村的适龄儿童。因此,我预计下学期学生人数还要增加,再过1年,学校招100多个学生没问题。”
通马中得幸福彩,村小蜕变焕新颜。有人说,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的事业。看到崭新的校园,嗅到清香的桂花,听到琅琅的读书声,通马村小今天的“变形记”,正像春雨一样滋润孩子们的心田;正像阳光一样温暖孩子们的心窝;正像种子一样在师生心中发芽生长。这是一场爱与责任的接力赛,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,一直到永远……永远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