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: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,树立远大的理想;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,使自己学有所得;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。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,给学生介绍好的书目,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,指导学生精读和浏览好的书文,举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。
关键词:课外阅读;鉴赏能力;作文水平;读书活动
《语文课标准》提倡“少做题,多读书,好读书、读好书,读整本的书”,对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不少于145万字的目标。然而,要使课外阅读收到一定的实效,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。承担巴中市市级课题“利用课外阅读营造‘书香校园’的实践与研究”研究工作以来,我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,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一、结合课文学习,延伸阅读
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,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文,结合课堂教学,引导学生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的读物。?有些课文是从某首诗或某篇文章中节选的,学完课文后,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全篇。如学完《少年闰土》,可以引导学生去读鲁迅的《故乡》;学完《景阳冈》可以引导学生去读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;学完《猴王出世》可以引导学生去读;学完《草船借箭》,可以引导学生去读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学习课文《鲁滨孙漂流记》后,就让学生读笛福小说《鲁滨孙漂流记》。学习《矛与盾》、《郑人买履》后,可以向学生推荐《伊索寓言》、《克雷洛夫寓言》、《韩非子》或《著名外国寓言选》、《中国古代寓言》;学完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,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《安徒生童话》、《格林童话》。由小溪到江河,由江河到海洋。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,延伸了阅读,开阔了学生阅读的视野。
二、经典诵读,夯实文化底蕴。
为了夯实孩子们的人生文化底蕴,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,认真落实 “利用课外阅读营造‘书香校园’的实践与研究”研究课题目标,我在班级开展了“经典诵读,传承中华文明”的古诗文诵读活动。
1、营造氛围,全员参与。我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空间作为宣传阵地,定期开办古诗文宣传栏,教室墙壁贴上了诗人画像、名言佳句和学生创作的诗配画、古诗文书法作品等,为学生欣赏诗词文赋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,当你步入教室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吟上一首古诗。
2、持之以恒,化整为零。每个学期我都制定详细的诵读计划,除了学校要求必背篇目外,每周再补充一首古诗词,一是根据教材拓展:学习了《元二使西安》,让学生搜集其它的送别诗,学了陆游的诗,课下诵读陆游的其它诗;二是根据季节补充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古诗词。
3、创新形式,寓教于乐。一是“素读”为主,淡化理解,不刻意追求理解深度,不作精细讲解,能熟练背诵就行;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,实行古诗文诵读“三步法”:第一步“知诗人,解诗题”,第二步“抓字眼,晓诗意”,第三步“入诗境,悟诗情”;三是把诵读古诗文和游戏、乐器演奏、表演、多媒体演示等结合起来,寓教于乐,让孩子在轻松娱乐中学习古诗文;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每月评选背诵小明星,每周一次古诗文欣赏。
三、 做好课外读书笔记
为了便于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参考,我鼓励每位学生都准备专门的笔记本作课外读书笔记。作读书笔记可采用摘抄、列提纲、写体会、制卡片、剪辑等方法。为便于检索,应引导学生在作笔记时分门别类。可按词、句、段、文分,也可按材料类型的不同分成各个栏目,譬如课堂内外、诗词天地、习作精萃、我的感想等。
如同“教无定法,教学有法”一样,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,只要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,引导孩子们在书海里畅游,享受读书快乐,就是有效的指导方法。